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過度自信成因(節錄自信報)

過度自信成因

心理學發現人們固有過份自信。自欺論(self deception theoryOdean1998)指出,人們偏向高估自以為可能發生的事件而低估他們認為發生可能性較低的事件,亦即是人們傾向排除考慮或然率低的事件,但確定或然率高的事件必將發生,甚至自欺地令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自我邀功的偏見(biased self attribution)可能是導致過度自信的原因,他們會把好成績當作是自己的功勞,失敗的時候則歸咎於運氣差(Langer, et. al., 1975)。過度自信的行為與心理學的確認偏見「相輔相成」,人們全不理會指出自己錯處的證據,因此,並不是沒有客觀的反面證據,只是人們心理偏見對之視若無睹而已。

導致過份自信的還有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 Arkes, et.al,1985)和事後孔明偏見(hindsight bias),沉沒成本效應例如有人耗費大量工夫然後找到一隻他認為大有前景的股票,即使有其他負面訊息擺在眼前,他仍會堅持自己的分析正確。至於事後孔明偏見則是在知道事情的結果之後,誤以為自己老早就預測到事情會怎麼發生。例如1990年代末科網泡沫爆破之後,他們堆砌種種理由解釋科網泡沫必然破裂,而且早在科網泡沫形成時已是他們意料之內。不過,我們只知道在1990年代末科網股稱為「新經濟」。

但神經系統如何形成人們過度自信還未完全研究明白,例如恐懼也是不經深思的自然感覺。當我們遭遇可怕的環境,或打或逃都是下意識的反應,事後才可證明當時的決定是否正確。不過,人類有自然傾向為每件事的起因和影響都提出一套理論,大市上升因為聯儲局減息諸如此類;而大部分人普遍不接受「我不知道」的說法。因此,人們事後解釋他當事時的決定,他們會強調經過深思熟慮;這亦符合人類固有的過份自信本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