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金錢以外

今日在信報讀到一篇錢ED寫的文章,入面談到三個年青人(約二十多至三十歲)的成就,不是進行式的就是已賺夠做自己愛做的生意。文中主角的年紀和自己差不多,但看看自己的成就竟...是零。真令人傷心,這令我想起OUTLIER入面提出的即是有天份的人,很多都不被提拔出來。雖然我不是說自己是個天才,但總有點李白式懷才不遇的感覺。我今年二十六歲了,但我還在苦苦地爭逐努力地PREPARE。我家環境不好,沒有錢讀好書,要流流轉轉至二十五歲才完成第一個一級榮譽學位,想想也覺可笑,二十五歲大多已讀完MBA或者MPHI。

時也命也~!! 時機 ~!! 命者 唯有認, 時機 我還堅信靠自己可抓得緊只要有 PREPARE~!!

金融以外 可以活得很精采!

很多理財顧問初出道時,很喜歡和客人談致富之道,必須作「長線」投資,說到假如一年回報有15%,五年後資金便會 double,三十、四十年後,資本便會漲大十倍或更多。

金融海嘯前後,有不少從事金融「產品」買賣的朋友,也已離開這過行業;第二季差不多完結,我認識一、二位獨立理財顧問(IFA)的老闆,要決定是否把生意結束,或賣那本 book 給另一位行家。

資 產管理,特別是做基金,Insurance linked 產品為主打的獨立理財公司,和做證券買賣生意很不同,無生意便無主意!我在和記大廈內有位做股票 broker 的朋友H,在行內已有二十多年經驗,手頭上有很多富豪客人落單,金融海嘯對他的影響可說是很少,他的名言是「Their Risk, My Experience.」,即是話,輸錢不關我事!

業內轉業外

返 港不足一周,有位認識我不是太久的 prop desk「阿蘇」(投行內「阿蘇」即是 Associate 級別,即做了最少三、四年學師)的朋友問我:「Ed,外面有什麼工作,因為自己做的那張枱很快要『摺埋』」。在「業內」的朋友,有很多會變了在「業外」, 或已經是自由身,荷包縮水,工作失去,由2007年年底的無限興奮到現在的萬分失落,來得太突然了。收拾起自己的私人物件,離開了舊公司,what is next?

以下是我在各地幾位朋友離開金融行業後的近況,最大的重點是,他們仍然活得很精采!他們對人生定下了新的目標!

個案一:基金「新丁」

Ken 和 Emmy,Ken 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在日本著名的 Keio University 畢業;Emmy 是日法混血兒,樣子甜美。如果你在二年前開始看《金融圈內》的讀者,我也有提過這對小伙子及戀人曾在東京做對沖基金的顧問,因此我認識了 Ken 和 Emmy。Ken 在2006年年中離開做離岸對沖基金顧問時,二年不足已賺了40多萬美元佣金。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後生仔」來說,很是不錯。Emmy 是半個日本人,用日語表達能力有限,但做事很有熱誠和幹勁。

Ken 在2001年畢業於Keio大學著名的電腦工程系。當時日本科網熱潮爆破後,找不到大機構僱用,即是可以在公司做成世那種。Ken 本應想到投行做「學徒」,即做十八至三十六個月的「打雜」訓練課程(Analyst Program),在沒有找到工作的半年後,返回 Keio 大學校園做極低薪的電腦程式員,從中掌握了很多互聯網優化技術(Internet Traffic Optimization),這便成了他日後在做離岸投資顧問的秘密武器。

Ken 在2004年年初至2006年6月;在三十個月的離岸「灰色地帶」理財顧問行業中,透過利用互聯網,接觸到在東京以外的日本人客源:如京都、北海道及 Okinawa 等地,Ken 開了一百五十個客戶,客人投資總額逾2000萬美元,4%的佣金,他和公司對分50:50,即他收了40多萬美元佣金。

Emmy 是在美國修讀歷史及國際事務(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畢業生,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日本人,也是外交官,她能說流利英、法、日語,但比較複雜的對沖基金名詞,她有時很難表達。2002 年她在美國東岸畢業後回到東京,做了兩年多翻譯散工,最後進了 Ken 的公司工作。Emmy 的父親因為是外交官;某程度上很多客源也是從父親的人際網絡幫忙下建立起來。

最後一次見 Ken 和 Emmy,是他們2006年11月底來港的時候。他們2007年年初移居美國,本應 Ken 在2007年年底就讀 MBA,而 Emmy 在美國照顧 Ken 及工作,但在2007年年中這對情侶鬧翻了。Emmy 現在還在美國,而Ken在2007年年底至現在,不斷在中東及北非等地做他的生活體驗。Ken 現在有很多時間逗留在土耳其,從事電子商務(e-Commerce)生意。據我了解,他用電腦技術,運用在咖啡豆及波斯地毯(Persian Rug)的出口生意中,買家是透過互聯網而認識他這盤生意的日本買家。我本周二便會去中東二周,Ken 也說希望能夠在中東和我碰面。

Ken 現時才二十八歲,潛力無限,所有的事情,還是「現在進行式」。

個案二:投行「阿蘇」

我 有一位曾在長江中心上班的朋友,在此叫他 Denny,做的美資行,是被譽為可拯救全世界的銀行。Denny 不是戰鬥格的投資銀行家,不喜歡做融資,也對操盤不感興趣。他喜歡做行政工作,在「拯救世界」的投資銀行一做便七年了。有這個年資,那麼多年工作經驗,某 程度上也理應升到 VP(副總裁)級別。做 Chairman's office(主席辦公室)的行政工作,對公司來說,不是 revenue producing 的部門,Denny 七年後還是做「阿蘇」。話雖如此,他三十多歲,以「阿蘇」的 level,Denny 也可在半山坐擁二個千多呎的單位。

Denny 把兩個單位出租,在麥當奴道租一個四百呎的單位自住,在沒有經濟壓力下,2008年第一季,即金融海嘯還是雛形時,他決定了「劈炮唔撈」,炒老闆魷魚,走 去學瑜伽,學做教練。Denny 在主席辦公室的壓力並不小,他還是長春籐名校畢業,但在那投行,十個有七個也是 Ivy League 的後生仔,可算是 Young and hungry,而樣子甜美又後生的女同事在這部門最吃香,Denny 覺得再做下去也開始尷尬,因比他年紀還細五、六年的女同事,好命水的已升上 VP 級別,我還記憶很清楚上年頭他對我說對投行生涯的看法:「Why brother ?」

Denny 在過去十二個月內,已完成了二百五十小時 Hatha Yoga 的教練訓練課程。現在他在某間在香港、台灣、新加坡也有分店的瑜伽王國做教練。Denny 很享受現在的簡樸生活。

個案三:投行 Co-Head

人 的前半生不能夠猶豫,後半生不能夠後悔。只要你想飛,擋在你面前的障礙也阻不到你。最近再碰到「健碩人」,他2008年年中辭去某法資行的衍生工具部門共 同主管後,經常停留在北美洲。「健碩人」是我朋友中最坐不定的一個。我相信,他也是他同年紀的朋友中,最有「彈藥」的一個。

一個坐不定的 人,喜歡幹什麼事情?「健碩人」現在努力 clock up 他在小型飛機及直升機的飛行時間。他以前在法國佬公司,每年花紅一球球計數。他做衍生工具 product structuring,但從不會自己落場用私人錢投機。我不排除「健碩人」成了真正有牌機師後,將到第三世界國家當義工,做「無國界機師」!如果我沒有 記憶錯誤,「健碩人」也快將四十歲。我也預祝他生日快樂!

再造人生

以 上三個個案,由前基金「新丁」、投行「阿蘇」,到投資銀行 Co-Head,也只代表他們當時「順做」的角色而已。他們的劇情,和你與我一樣,還是不停地變。投行及對沖基金行業的 upside 可以很大,但以上三位朋友,也沒有選擇做到「最後一秒」才離場。Denny 的一句,「Why brother?」,說透了「人生只為賺錢為目標極之乏味」的道理!

最後有一本新書推介:Brian Tracy 的 Reinvention ─ How to make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e Best of Your Life,在此譯作《再造人生》。他曾經做過三行、房地產買賣及汽氣車進口等;現在 Tracy 是出色的作家及演說家。在現在這艱難的時期,有很多「工種」也不再存在,《再造人生》極有參考價值!下周一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