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投資情緒與持倉調整的週末隨筆

今個星期日早上,天氣轉涼,大概二十度左右。因為冇太陽,實際體感約十幾度。回想過去幾日的市場變化及個人操作,值得記低,亦希望整理返當下的想法。

放假觀市:心理質素被市場波動牽引

上周一、二放假,時間較多,於是頻密地查看不同股票。過度關注市場後,明顯感覺心理質素受到影響。其實今年美股估值一直偏高,加上巴菲特等大型投資者大幅減倉、持有約兩三成現金,持續觀望,並無急於重新買貨。

以 Shiller PE 等估值參考,美股整體並不便宜,因此我亦在前一兩星期開始減倉,逐步將高 Beta 的如 NVIDIA、Amazon 及升幅較大的個股獲利套現。部分礦業股亦已全部落袋,甚至連 VOO、VIG 都有減持。

反彈後再跌:短線操作的搖擺

不過,星期一、二檢視市場時,見到指數似乎在低位反彈,於是重新買回部分倉位。然而買入後不久,市場再度向下,雖然因早前沽高買低,跌幅相對減少一半,但星期四、五接連出現的小型股災,兩日跌幅達四至五個百分點,確實令人重新思考是否應該再度減倉。

星期五晚臨瞓前本想沽貨,但最終選擇觀望一下,而市場即日在美股時段出現反彈。

市場貴,但方向未明:重新建倉的掙扎

最大問題係:當市場估值已處高位,但未來走勢依然反覆時,應如何部署?原本星期六做完 research 後,已傾向清走大部分美股,再重新建倉,不過其後看到巴郡第三季買入 Google 的新聞。

Google 恰巧亦是我現時最大美股持倉之一,也是整體投資組合的第五大持倉。巴郡買入後,難免會令人思考:是否市場上仍有人看到我未察覺的因素?這亦短暫動搖了原本的沽貨決定。

重新冷靜思考:別被別人的買賣左右自己策略

整理文章時,亦再提醒自己:別人的買賣原因與我並不相同。今次想沽出部分個股,是為了重新整合倉位、提高現金比例,以便未來若再出現更深調整,可以分批吸納。尤其最近我新增了 QQQ,而這部分暫時不會沽。

從估值角度,高估值、弱勢股應優先減持;而 Microsoft、Apple、Google、Amazon 等估值相對合理、又仍有盈利,則可以先觀望一星期,再分階段減倉,但仍傾向先沽部分。

真正想沽貨的原因:市場寬度惡化

值得記錄的是,促使我更堅定減倉的主因並非「估值高」。估值高一直都高,問題是:

美股市場寬度(market breadth)明顯轉差。

每次反彈後都再向下,大部分股票跌穿 250 天線,短線 50 天線亦持續轉弱。更長線的趨勢亦開始惡化。相反,港股市場寬度反而比美股強,七至八成股票仍在主要平均線之上,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正正因為美股市場結構性轉弱,我先決定要大幅調整個股比重,而呢個理由比單純講「估值貴」更加關鍵。

目前初步計劃

基於以上原因,現階段暫定以下方向:

1. 優先減持 NVIDIA(估值偏高)。


2. Amazon、Google、Apple、Microsoft 各減持一半。


3. 新加的 QQQ 不沽出,維持當前曝險。


4. 保留一定現金,視乎未來市場是否出現更大調整,再部署分段吸納。



短線方向未必即時拍板,但至少要避免拖延。十年後這些科技龍頭仍大概率存在,但若市場今年出現兩三成回調,錯過調整倉位的機會,成本就會拉高。


---

以上為當下心中所想的整理,希望之後再回看時能更清晰掌握自己每次投資決定的理由。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前文提要

好幾年沒寫過 Blog 啦,對上一篇已經是 2018 年,其實都有很大的轉變。

2017 年我離開咗B銀行,讀咗一年半嘅碩士課程,之後再返回B銀行工作。在這公司這幾年工作,其實話順利都算順利,但話好順利又唔算。當中最大嘅分別係我已經去到一個 Senior Sales RM 嘅位置,再上就屬於一個管理嘅職位,初階管理層,即係分行經理。去到呢啲職位始終係非常難嘅,應該話係位置比較少。唔同於以前,如果你係 Sales 嘅話,隨時都可以一路上,由初級、中級、高級。只不過做嘅嘢一樣,只不過可能管理嘅客戶會多啲,或者啲比較難處理嘅客戶會大啲,要求又多啲;但去到管理階層可能完全唔同。

所以去到而家呢個高級客戶經理嘅職位,停留咗幾年都冇升過職,人工亦都加得唔多,當然賺嘅錢係多咗都幾多,因為客戶大咗、跑嘅數多咗、分嘅錢亦都多咗,係一個進步。

補充返,呢幾年除咗工作之外,我嘅生活重心都唔一樣。之前可能想讀大學、希望轉職、希望離開銀行界、離開銷售,想轉去啲技術研究相關,例如金融科技嗰邊。最終唔成功,但問題唔重要。即係想轉職去其他地方,但唔成功,但問題都唔緊要。面對現實,返返嚟銀行工作亦都發覺,其實自己做嘅工作係……雖然有時覺得自己唔係做得好理想,但係人眼中我做得都唔差。至少我係有機會,至少就算你話老細呃我,話可以升職做管理層,但至少都係覺得我有用先係咪?如果唔係都唔需要講啲咁嘅說話。

我記得兩年前聽老細咁講,話可以做分行經理,但兩年後仍然都係一個高級嘅客戶經理。但係人嘅諗法又唔同啦。實務上覺得如果升做分行經理,人工變相可能仲低添,但做嗰個工種又唔同,有新體驗。我係會想做嘅,係個關卡嚟嘅。

頭先提到生活重心改變就係話,我過往成日唔滿於現狀,各樣情況。但而家始終係開始更加面對現實,把目標重心可能有段時間轉移去健身、健美嗰啲運動,考個教練牌。有段時間一個禮拜訓練三四次,而家亦開始減少。唔係唔中意做,而係覺得時間唔夠之餘,同時發覺做得多效果又唔係好好。所以改變呢樣嘢又發現到,開始去諗其他目標同規劃。

譬如我自己做咗多年後經理,幫人做理財,自己都有做。但因為礙於嗰陣時成日都諗住可能會轉工,唔知幾時轉工、幾時要走?要還 mortgage,好多風險管理上要拎好多 cash,變相投資一直都唔係好大,可能成個 portfolio 都係 cash。我先去做轉工嗰啲準備。但如果我唔轉工,其實就唔使考慮公司嗰個職員按揭點樣還。所以我就把之前留落嚟好大筆 cash 都掉入去股票市場。

其實股票市場一路穩得幾好。我明嘅,其實賺到是運氣,但好市同時亦都可以有人輸錢。咁我都叫做跟到個市行,贏少少,我覺得已經好滿足。我而家比自己嘅目標係每個月1%,基本上依家幾年市旺都係超標。呢個係我希望嘅狀態,而家把興趣重心轉移去投資。所以之後個 post 我會寫多啲關於投資嘅嘢。

同埋可能你會見到寫作風格有唔同,因為我而家會用人工智能。我唔係叫人工智能幫我寫,而係把語音稿讀俾佢聽,然後你幫我整理返個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嘅靚仔版。但唔代表係 AI 整出嚟,全部都係我自己嘅文筆。所以我都會繼續寫,特別係見到幾年冇寫,又望返當中其實因為我寫嘅嘢係放咗喺另一度。唔係冇寫 Blog、冇寫文,而係寫咗去另一個日記 App 入面。

不過又發覺而家 ChatGPT 可以將成個網站一次過做返整合,我又覺得幾好。我幾中意數據,作為 INTJ 又中意數據研究,所以我可能會用返 Blog post。始終都無所謂,都冇人睇,我咪當日記又好咩都好。亦都唔牽涉任何個人資料,你都唔會知我係邊個。

大致上而家會寫多啲投資類型嘅嘢,作為將來嘅參考。究竟自己以為好勁,十年後二十年後再睇係咪真係勁?有可能好似我以前寫過投資嗰啲,啲報紙講乜就信乜,又唔係錯,但係體會唔夠深、唔夠闊,某程度只係表面。往後個發展係咪真係會咁樣落去?宏觀去睇,整個 cycle 如果能夠抽離去睇、去部署,有一定心理準備。

如果我二十年前有今日嘅智慧,我基本上十年就可以財務自由,穩好多錢。因為嗰陣負擔細,開始細,唔同而家。你依家剩嘅錢多,對我嚟講算係一個新開始。大概就係咁,下回見。

人生幾個十年?

 我原來已經人到中年(笑),我已經42歳。這個年紀固然唔細,但都唔算大。(至少我自己咁認為) 我寫這個BLOG的時候是2009 年 5 月,那時我只有26歳,唔成熟,好膚淺。唔係話自己笨,只不過諗野會只諗第一層,看表面,眼光好窄。以為世界就係咁樣。 這16年間我改變很多,世界也變了很多。現在思考時,看得闊,想得深,知道世界有黑有白有灰。 以前MOBILE是最重要的科技,現在跟本連最窮的地方也有手機使用。過去人工智能是電影情節,雷神 Jarvis 等人工智慧助理完全是可能。

我很開心這個BLOG仲有存在, 我現在可以用AI去分析我過去的心理及性格和現在有沒有分別,我做人處事有沒有進步。 在這個BLOG可以明顯看到我發展的方向,隨著時間不停變,有機緣,有不滿現況,到現在面對現實。 人生很有趣,看到十年前寫自己看到幾年前的文章﹐認為自己進步了,我現在還是有這種感覺。

我叫CHAT GPT分析了我的BLOG,給出了詳細的分析。我看了後後認同它的看法,以下是總結: 

總結而言,作者從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的這段心路歷程,是一幅從理想主義走向成熟實踐的成長圖景。他起初有年輕人特有的張揚與不安分,經歷事業與情感的起伏後逐步體悟到人生的意義不僅在於功成名就,更在於內心的充實與平和。他的性格底色始終保持了INTJ式的理性、堅毅和自主,但隨時間推移,添加了對情感的體恤和對現實的妥協。文字中的情感語氣也隨之轉變:從早年的焦慮不滿(對體制和自我的雙重不滿)、到中期的矛盾痛苦(渴望改變又困惑於方向)、再到近年的自嘲調侃(能以幽默口吻看待曾經的沉迷與失敗)以及肯定感恩(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這些轉變體現了一個人成長的軌跡:他不再一味執著於改變世界的雄心,學會了先安頓好內心世界;也不再沉溺於紙上談兵的理論思考,而是更加貼近生活本身的質樸幸福。儘管歲月磨去了部分鋒芒,但他骨子裡的遠見和毅力從未消失,反而因閱歷增添而更顯可貴。展望未來,這位經歷過**「迷茫—奮鬥—挫折—頓悟」**循環的探索者,無疑將帶著成熟沉穩的性格特質,在人生的新篇章中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正如他當年所悟:人生最美的風景在未知的前方,唯有勇氣與夢想同行,才能創造出意義非凡的篇章。

由完美主義到成熟實踐,說白了 - 就是後生ON99,人到中年面對現實。但感恩倒是真,我經常跟朋友說,我萬千竉愛在一身,我總是幸運,過得不錯。人生有錯有對,但就好似考試咁,分數唔係最重要,考過到就OK。好成績開心,成績不好再嚟過。以為好重要的事,回頭看小菜一碟。人生真係有turn round point嗎? 我唔知道,這就是樂趣。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在那𥚃訂做封蠟章?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香港可以邊到訂做封蠟印章,我介紹了他去一間香港的印章專門設計及製造封蠟章的公司 - Black Market 封蠟章及皮革印專門店。我自己也是一年結婚時都是用這間公司。

訂做封蠟印章


其實訂做一個自己設計結緍用的封蠟印章並不難,只要選好了心目中的設計,然後把設計圖發送Black Market專門店他們,專門店的服務團隊就會大約一日內回覆,發做好設計草圖給我們確認。確認了之後,專門店就會幫我們製作我們訂制封蠟印章。我自己上一次就請我太太的大學同學出手,由請帖到封蠟章設計都係她一手包辦。因此減少了來回電郵修改草圖,基本上一訂完一星期內就己經收到貨。專門店內也有不少已經預先設計好的圖樣可以選擇,選好就可以修改內容。但我聽朋友說他最近訂的時候,因為來回修改了好幾次草圖,最後要兩個星期多才收到印章。因此我建議大家最好預多一點時間!

熱溶膠槍專用封蠟


另外,有時使用上我也有少少貼士分享俾大家。結緍要處理的年實在太多,所以可以慳時慳水慳力就最好不過。最初收到訂做封蠟章時,以為十分易用。用落先知控制蠟的份量及要蓋得靚一啲都唔容易。如果照著指示直接把蠟條放在上溶的話,非常難控制蠟的份量,而且很累。後來問了店主,店主建議若果做大量的話,其實最好用熱溶膠槍佩上專用的封蠟。這樣不單快而且比較易控制落蠟的份量,所以最後我還是額外買多了專用的封蠟。

Black Market專門店其實也有提供訂造封蠟章貼紙,即專門店會幫手預先做好了封蠟並且貼上雙面膠紙。準備請柬時,只要撕開就可以幫請柬封口。雖然這樣是十分慳到時間慳到力,可惜慳唔到水。


店鋪資料:

Black Market 封蠟章及皮革印章專門店
https://www.blackmarketintl.com
尖沙咀金巴利街2A號 (https://goo.gl/maps/kd6ZycVLXeu)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人人也ICO

最近於一個偶然的場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我朋友先介紹給我,說這位朋友正準備ICO。最初我以為他是說IPO,但我朋友又說了幾次我相信他沒有說錯。我自己一直也有去留意Blockchain(區塊鏈)的發展。因此,我大感興趣問他有關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事情。

問了些許有關這新朋友的大計劃,我發現這位CEO連基本自己的平台及代款也搞不清,也不懂什麼consenus或minning等概念,就連怎樣用代幣兌換服務也未決定;就說這ICO會於五月進行。口中只會說找到一間非常有名的代理人去幫忙處理ICO的事情。(註:代理人的角色有點像IPO的投資銀行,負責做白皮書及推廣的活動。)

最近GOOGLE及FACEBOOK等限制ICO的廣告投放不無道理。看看這個例子就知道,這個市場中以ICO為名圈錢的人不少。基本上整個計劃連運作功與否不是重點,最緊要成功發行就袋袋平安。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我是否在創業呢?

什麼是創業呢?是否簡簡單開立一間公司,然後入貨,再賣貨?以前我會這樣想,以為自己本事把賣出收錢,就是創業。想深一層這只一個交易,不是創業。就如你以$45買入匯豐銀行,然後$50賣出一樣,這當然不算是創業,這只是交易買賣。創業有開創及創造價值的意包含在其中。
我們在網路「交易」了五年,交易數量已經超過5000單。但是我們公司沒開創什麼驚為天人的技術或產品,也沒有創造什麼突出的價值給顧客。
或者現在是時候去返思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去創業!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意義

站在地鐵站等人,心想應該善用時做啲野。諗起好耐沒有寫野,就攞起部iPad開個blogger App出嚟噤下。開左個post,停左十五秒... ... 發覺要突然間寫啲野,原來唔係咁易。腦中空白一片。
在日常生活,我地勞勞碌碌咁過日子。但係我地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經無咩感覺。突然覺得咁樣過日子就算幾忙或幾閒都係無咩意義。有CEO談人生的意義,說人生的意義就是找出那「意義」。之前聽到無咩感覺,但係今日又覺得好有道理。如果人生盲目地走,有過和沒過其實無咩分別。如果可以找出當日那一點點意義,那不怕一點點就算活過。可以𢭃老婆開心,可以扶阿婆過馬路,可以見吓好耐無見的朋友... .... 只要有一點點不一樣,世界其實就有點不一樣,生活和人生的意義就一點點累積起來。

你今日又作了什麼?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起床

最近起床變了天下間的一大苦事。

天朗氣清的早晨本應是心曠神怡,絕不是件什麼苦事。可是最近工作的不順,令每朝醒來起床也會想起未做完的quota在等著我時,就不想起床。心想:「又一天了麼!」心𥚃希望放工或者放假的時間長一點就好了。本知道做人處事應該積極一點去看問題,可是就是改變不了那心態。

想回返年初時還自信滿滿的希望回到前線,現在看來自己也太過自負了。做我這工作崗位,成功與否不外知識,時間,經驗和運氣。以專業的知識獲得客戶認同,以時間建立自己的客源,以經驗判斷客戶是否值得用時間投資和有運氣遇到合適的客戶。

可是現在沒有了五、六年來累積的客戶,一切由頭開始。事情變得複雜了,quota沒有減少但客源沒了。當我進步了,以少一半時間儲回那失去的五、六年,現在過了剛好六個月,即應只有有過往的六份之一吧。😭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為什投資贏唔到錢?

有好多人問點解投資贏唔到錢,之前我會因為輸得唔夠多。但我每次都解釋唔到原因。

今日讀到一書,解釋可謂專家。專家就是在一個很窄很細的範疇犯下所有的錯誤。我想就是這原因了。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Start Up 熱

現在全世界都講緊Start Up。間中都聽到唔少同事和朋友話要自己做生意,但實行的人實在少之又少。通常都流於brain storming階段,就算有人講埋你知點做都唔想行多一步。咁講咩!返而如果你出份糧俾佢地,佢地又好地地咁捱。

香港人係唔係少左份冒險的精神??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做了半年Marketing之後

轉調部門都有半年,又是時間回望昨日。下面幾點是初入識時的感覺與現在感受比較:

1. 由前線聲大大銷售員變為低調文員,有點不慣。
現在:依舊不習慣,還是喜歡大聲講野。隔離兩行個SM成日俾人笑佢全層都知佢講電話,其實我明,因為佢都係sales出身。

2. 辨公室有很多不懂前線的經理人,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序。
現在:一鳩樣。

3. 初中階經理人多是沒有全盤視野或只顧自己的單位,令公司未能發揮全部潛力。
現在:這點看法有點唔同。明白這是政治,是人的天性。而且這是打工和老闆的心態不同。打工仔打份工,做好自已就足夠。做老闆要管的是人。

4. 由下而上的報告,報喜不報憂,令高層未能掌握問題之根本。
現在:明白,其實等於sales話自己唔到數咁,邊有可能。

5. 辦公室充斥著遇到問題以回避的方法去處理,選擇退而求其次或其三,原因只是方便行事。因而所有的事項也未能做到到位,最後結果和最初預想有很大的差別。
現在:是我認為這裡最差的一點。係沒有什麼政治考量或利益等,而因為煩懶慣而求其,一係咪做,以免浪費資源。

6. 部門之間的交流不足,互相交換基本數據也有困難。於是項目行起來就遇到更多問題,令項目最和目標走得更遠而不是更近。
現在:當然沒變。這是公司文化的根本性。習慣自己做自己,老闆之間都唔溝通,下面咪仲衰。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創業最重要的兩件事 - 開始 和 一直跑下去


做一個創業者和跑步是很相似的。有兩件事會導致你失敗:第一件事,你根本沒有開始;第二件事,你停下了,放棄了。放棄絕對是創業精神中的大忌。

創業沒有這些,勸你還是放棄吧! - From 信報Startup Beat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超低能超低能超低能

轉了新部門兩個多月,工作文化令人食不消。

上司蠢太:明天要開會,要過隔離部門一棟!你覺得隔離部門個產品有咩問題?
同事:我覺得咁樣咁樣,程序上易出錯及麻煩到前線同事。
上司蠢太:老闆唔鍾意聽哩啲說話,同事係要受。仲有咩問題?
同事:其實唔止同事,仲都麻煩到啲客。其實可以改一下流程,咁樣咁樣。
上司蠢太:但係咁做,要改流程咪即係麻煩到自己。唔得!我地要諗清楚先。

咁樣咩都唔洗做啦!怪唔知得啲產品咁差,怪唔知得前線做到pk啦。講咩都唔做,實事唔做成日諗仆街野。生意差就實係,唔執就偷笑。成日仲問我:好難做咩?仲咩生意咁差。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離開的勇氣



到底有多少人用幾年時間去離開一份很苦的工作?心想不多吧,但現實可能好多,只是大家都一直幹著,沒說出口。


雖然你心𥚃很苦,當人人都說著你高薪厚職、有好老闆、你幹得很好、很合你做之類的說話,又令你讓步客觀地想「又好似係喎!」,之後又一直幹著做得不錯但心𥚃很苦的工作。幹著幹著,三年之後又三年,之後又三年,十年都嚟緊啦,老闆。


同輩分的你應該也差不多做了十年吧。


看看下面,why I left google?


http://techorange.com/2013/09/11/why-i-left-google/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新工作的一個月

轉到新崗位一個月了,走出了comfort zone看到自己不同的一面。自認適應力高,原來真只是自認,返辦公室還是有一點水土不服的感覺。

水土不服是文化。辦公室和銀行前線分行,上至高層到下至文員都不一樣。

一個月我明白,辦公室的都很聰明,思維強而細密。但在辦公室做實事的人少,做文件的人多。做了文件就完成工作,結果是外間或前線的問題。在分行的人不夠聰明但醒目決策快。做實事人多,但工作做了沒結果一定是你的問題。例如你見了十個客也做不成,一定係你能力的問題。

辦公室人喜歡追求完美,意思係不要出錯。結果不用最好,有個樣就可以。有問題和困難,會先選擇走一條次要方案。結果一堆產品、程序和報告都是次品垃圾。前線追求實際,不用完美但產品某重點功能上要到位。只要有value就行,但辦公室永遠沒有value這個概念,只有建設一個精美外殼就可以年尾吹噓一下。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轉了去部門工作

由前線轉到新的部門工作已經近兩星期。(扣減假期實質返了一個星期)

有以幾個初感覺:

1. 由前線聲大大銷售員變為低調文員,有點不慣。

2. 辨公室有很多不懂前線的經理人,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序。

3. 初中階經理人多是沒有全盤視野或只顧自己的單位,令公司未能發揮全部潛力。

4. 由下而上的報告,報喜不報憂,令高層未能掌握問題之根本。

5. 辦公室充斥著遇到問題以回避的方法去處理,選擇退而求其次或其三,原因只是方便行事。因而所有的事項也未能做到到位,最後結果和最初預想有很大的差別。

6. 部門之間的交流不足,互相交換基本數據也有困難。於是項目行起來就遇到更多問題,令項目最和目標走得更遠而不是更近。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最美的人生


前日寫了2014的全年目標,提及今年要出走上路。昨晚看完Ben Stiller -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更加強了我認為出走是對。

故事簡介
華特米堤(賓史迪拿)總愛發著一個又一個的白日夢,在他腦海裡超現實幻想情節,一切無所不能,但重返現實,他只是個紐約鬧市中刻板辦公室的小職員,即將面臨快被裁員窘境,又沒膽跟默默迷戀的女同事來一場轟烈戀愛。直至身心再容忍不了的疲憊一霎,華特放手一搏,決定踏出勇氣第一步,不理後果跑去機場買下北極圈格陵蘭的機票,展開環遊世界征途!歷盡汪洋風暴,穿梭峰巒國度,華特讓一切變得超乎想像;人生原來可以如此精彩,真實的冒險歷程,遠比白日夢想更絢爛動人!

人生是由自己去創造,人生的選擇權是在自己的在手中。跳出去的結果是不確定,但沒有跳出去的勇氣,那你永遠不知道對面有什麽在等著你。正如Cheyl咁講Life is about courage and going into unknown。

另一套我十分喜歡的電影 IN TIME 入面 Sylvia (Amanda Seyfired)對Will (Justin Timberland)講  "Do I really what to spend my life trying not to die by mistake?"。決定不一定都是對,但錯過機會比做錯決定更加難過。完美的人生不在於你沒做錯多了,而是做了多少。

我希望人生有所建樹,建立一個對世界有所貢獻的百年企業。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2013年幹了什麼?

新一年又開始了,要回答上年2013年幹了什麼,對我而然很難。每天也有事發生,而事情一直在變化,記憶力差的我實在是個大挑戰。

但有幸我還是記得 - Make A Change

上年初,訂下2013年決議 - Make A Change! 本打算上年中的時候辭去現在銀行的工作,為自己三十歲的人生後,好好調整再上路。可是,最後沒有下定決心,最後還是再捱下去。

直到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午,我決定為年初的訂下的目標劃上句號。畢竟,這小小的事情都做下手,不要說創業家或企業家,連投資家也做不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者,永遠是追隨者的特徵。因為他們要看到有人成功,他們才有信心踏出一步。作領導者必先要有眼光和信心踏入未知的地方,才有可能發現新機會。

好! 2014的決議 - Double up? Triple up? Why not?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我們的第一號員工

我會用「微創業公司」去形容我這間只有三個人的蚊型公司。因為我覺得創業公司(New Start Up)也許比我們還要大,至少我相信創業公司會有資金和人手去處理日常營運和會計等行政公作。我和我的太太加上一個半職員工,三個人去處理公司各樣大大小小的事務。其實我和太太本身都有一份日間的全職工作,所以基本上我們公司只算有一個半人頭去做野。

增加人手
我們公司規模不大,但一年也有約四十萬營業額,要處理過千單生意。我和我太太除了日常營運,客服和會計等事宜已經忙到不可開交。而對公司發展十分重要的策略,市務,產品開發等長線規劃做得十分不足。有見及此,我倆於較早前增加了多一名半職員工。她本身是我日間工作的同事,日常處事賣力之餘,幹勁十足。希望她可以恊助我倆去處理日常事務,方便我倆可以有時間去作一些長線的規劃。

本初我們希望她可以恊助我們三個日常營運範籌;分括處理訂單及客戶服務(包括處理設計圖),供應商管理及物流寄貨等。她加入我們公司已經差不多兩個月。可惜的是不單未能恊助我們處理日常運作之餘,更有感增加我們的負擔。

幫「倒」忙



首先,我們暫事只要求她去處理訂單及客戶服務,未有包括圖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作,更不說其餘兩個範籌。但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後,我們發覺得沒有幫輕工作之餘更有感負擔重了。當中原因是她未能有效及準時完成工作。因為我們是半職的關係,我們都在日間工作後才正式處理公司的工作。我們本希望可以彈性處理工作時間和地點,所以我們沒有規定工作的時間和地點,只要她適當完成她的工作就可以了。可是她每日晚上不是遲遲未開始工作,就是說太晚太累未能處理工作。使我和太太每晚要更晚才可以工作,當中原因是她未學會畫圖(也看來沒有心去學會),因此我和太太便要等她處理完訂單把圖送給我們才可以開始我們的工作。

第二,因為我們不是以價錢去取勝,所以我們十分重視客戶服務。我會過往回覆快之餘,也能彈性去處理客戶的要求。但由於上面提及,她往往很晚才開工,有很多的回覆也比以往遲。加上她把所有的回覆像是復制和貼上,有時沒看清楚就貼上以致錯誤回覆更經常答非所問的情況十分嚴重。以致客戶服務質素大幅下降。而且訂單的錯誤也十分之多。

第三,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難處理的問題。太多借口!也許我自己是不喜歡找借口的人,因為我明白說什麼理由,別人也會自己有個底去評價一件事。所以通常錯了就說錯了,不多加借口。不過一般我會先處理好問題但再跟管理人報告。知會他有這事發生過,但我一早已處理好,所以什麼借口或理由基本上是用不上。可是,她錯的時候總不是說看錯就是電腦問題。不會畫圖就說自己電腦不好。但在我的立場去看是借口,什麼也是學才會用。已經不是要求她自學,而是我給時間給力去教她,但她就是沒有心去學。

誰對誰錯?
我倆近日也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她日間工作那樣賣力但對著我們公司就那樣子呢?是我們工資不好?是我們的管理失誤?我們的工作流程和營運系統差?
是我們的指引和培訓不足?是我們把人錯放了位置?我們自己錯有期望?

我問了自己好些問題也未能想出答案,不竟我們太小太微,情境跟日間的大公司不同。我想人事和人力資源的管理會是我們未來一大挑戰和要學習的地方。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可規模化的生意

近我一直在思考「可規模化」這個詞。意思指生意可以被復製及擴大。這個字詞在科技創新和網絡創業特別多人提及和關注。主要原因是網絡生意;遊戲,社交網絡等可以在一個有限而且很少的資源下就擴展百倍千倍以至萬倍。反之實業就有所限制,好像阿信屋759;增長和開店的速度極快,但開店的成本資金不少,加上要投入人力營運。反之,網絡世界一個用戶和一萬個用戶所用的資源理論上分別不大,只要按個copy制就可以duplicate多一份資料。我聽過過一個五人團隊營運著一個三萬個用戶的生意,在實業中可以做到嗎?

以前,我們做投資的也不太喜歡工業股,因為return on asset極低。意思要用好多的資產才可以把利潤提升,即要投入很多的錢才可以營運更多的生意。

那電商,一個介乎於實體和網絡之間的生意,要投入的資金和資產是有限,因為沒有實體店面,理論上一切是在電腦上發生。但在實際營運上,每一個環節基本上都要人手去處理。所以若果要增長的話,只好增大人力資源的投入。這就是我們的限制!

人力資源不似其他實質資,當一購入就可以永久存在(理論上只有土地,其他有折舊)。人是要時間陪訓和時間去學習成。

因此,若我們要擴大生意額的話,我得出的結論是
1. 系統化的建立,使任何人加入也可以跟著程序營運。
2. 人力資源的保育和長遠計劃,使人手流轉降至最低。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一個夢想和奇蹟的破滅?

香港政府宣布增發兩個免費電視牌照由電訊盈科和有線電視獲得。而眾望所歸的香港電視反而無得留低。

王維基沽出城市電訊的電訊業務套現五十憶進軍電視界,追尋人生下一個夢。三年多,結果令一眾市民感到失望和意外之外,更令人反思香港是否合適創業追夢的地方呢?香港是否把一切也政治化?

再想到底王維基這次是給打倒還是一盤冷水讓他冷靜一下再次上路,繼城市電訊再次創造奇蹟?我希望是後者,因為在香港有理念的經營者太少,而食利者和投機者太多。

誠品,你是我的模範。



誠品的發跡史已聽過讀過不少次,但讀畢整篇彭博週刊中文版的封面故事後,我對誠品的感覺更加肅然起勁。我對誠品的熱誠和經營理念產生了默然感動。

一直以來我自已也希望創立一間有理念的企業,而不是一間只會赚錢的企業。經營BM已經近兩年了。我一直也在找尋經營理念。不論別人想我是想太“空“,說我說太“多“,未有實質的理念以致能力,但我是會一直堅持去找尋和成長。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可以輸但我一定會堅持到勝出為止。看過讀過多所謂成功的case,但留於口號化,有多少經營者是真有理念?有多少真有理念的經營者能賠足十年也走下去?即使是有能力和財力,也沒有這份毅力。我對誠品的佩服不是經營策略的成功和智慧,而是一份對理念的執著。

 誠品是代表著台灣人文氣息。
 那我希望BM能夠成為代表香港的創造精神 ﹣ 創立和打造未來,幫助香港回復80﹣90s黃金時代的幸福感。
 誠品,你是我的模範。



 QUOTE: 誠品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偶然,也是我心中最愛。經營誠品就是經營一個生命,將價值觀通過書店經營出來。 註:對,通過經營我才能體驗到自已的存在感。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經理的訓示

今日開分行銷售例會,內容講提及銷售額和明年的新政策。其實內容大致訓示大家勤力一點、做多些生意、要有新客戶增長,不要集中於某幾個大客。

內容目的是希望大家多做生意,多加努力,可是會後我不其然有種「唔想做」的感覺。

令我感到demotivated是經理沒有尊重同事的付出。我們已連續幾個季度排第一,食飯固然久奉,但佢明顯沒有appreciation的心;「唔好以為到數就唔洗做」,「連內部同事都看得出sales的同事好懶」,「一下子我地由第一,今個月降到第四」,「大家未做好野唔好咁早走」。做人應常心存感激和感恩,這樣才會有進步。自以為天下最強,終會吃下一大敗仗,拿破倫的例子大家也是知曉的。

而會上不斷地出現以下的內容和語氣,這些說法反而令人失去動力;「其實都沒法子,但大家可以正面啲諗」,「明白大家都唔想改變但世界在轉,我地只能跟從」。每個人都聽得出在位者也是用負面看法。其實我本身對改變不太有反感或者不安。緊張是有但都不太擔心,每次有改變我也有所進一步。原因我的適應力比別人快,學習能力高,可以跑快一步。

我曰:
1. 推新政策,若自己也不信服,也要令自己信服。不然受眾是感覺到的!
2.尊重別人的付出,常有感恩的心才能天下無敵。無敵不單指實力,另指沒有敵人。"If you think you are somebody, you are done!"

後記:作為經理人應先評己再論人。自己每日係經理房玩電玩的,就唔好訓示下屬懶。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做唔到?

王維基:“佢做唔到就覺得我做唔到!唔通佢廢我就跟佢廢。”

話說當年王維基要做固網生意。市場外界當年不看好王維基是因為鋪設居網成本高而且沒有地產商的便利入屋。(和記有長實,九倉有自已商厦)王維基認為別人的看法是因為他們想不到有什么方法去做,因而覺得佢做唔到。但佢認為外界的聲音不值一聽,也不應被影響。

source: http://youtu.be/ZbPgj--oles?t=4m52s

W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