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Book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ook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交易員也有點輕狂

讀完散戶殺手一書,發覺這書某程度上和散戶與殺手拉不上關係。

這書講述一個無知青年變身明星交易員,及後當上中央情報局的經濟殺手的故事。(那不是真正殺手,經濟殺手是美國帝國主義下的一個"職位"。詳細請閱讀一個經濟殺手的告白)

近半年我讀到兩本由法國作家寫有關當交易員的故事;分別是交易員不死及這本散戶殺手。兩本的寫法也是以交易員第一身主觀角度寫成。前者主要描寫交易員做trade時的心理變化,而後者寫出當交易員的天由天才到熱情,變輕狂,至自大,最後一無所有。也許這就是金融圏中指 "連開六鋪大,七鋪輸光曬!!"。交易員雖然要有點輕狂自大才能賺得上億的回報;但市場總有上落,交易員總有不敵市場的時候。輕狂自大足以令他們輸光所有。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爛書推介 - 獵熊記



獵熊記這書是由貝爾斯登(bear stearn)前衍生交主管寫成。由零八年貝爾斯登兩隻對沖基金出事開始,寫下貝爾斯登倒下的始末,並指責政府沒有放出資金救助貝爾斯登。

本書滿是癈話,加上雷曼倒下,貝爾斯登的出事只顯得小毛見大毛的感覺。但若你有時間又愛看瘋人瘋語的話,可以一看。這書雖然癈話多,但不竟是交易主管的出品,這書會讓你感到交易員(trader)的瘋癲。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找對你的工作型



找對你的工作型


老實的說,這書我只用了十多分鐘就看完了。(看了導讀,介紹及自己性格的編章)只否值得用一本書的價去看一小部份的篇章呢?

內容...分析倒十分準確。例如我是內向藍色/紅色性格,喜歡思考和分析的工種,愛與高智力的人做朋友,讀大量的書去滿足好奇心,堅持己見但有合理證據的話就會立時轉軚,天生懷疑論者等。但分析過後又如何,有什麼用呢?這方面著墨不夠。

若要了解自己的話,我會推介"你是誰,你想作什麼?" (http://www.anobii.com/books/你是谁你想要什么/9787807247340/017bfb4299249a491a)。這書有更實實在在的了解自己和改變計劃。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工作表現和工作能力的分別

今日看著王浵世的北上管理的藝術。入面有篇章寫關於工作評核,談中國評核員工的制度和利弊。 文中王總談到工作表現和工作能力的分別,我覺得很值和大家分享。

以我對書的理解,工作表現個硬指標;而工作能力是個軟指標。硬指標就是有一個清清楚楚目標要去完成,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業績。作為銷售有好的業績就算是良好表現。而工作能力就沒有如硬指標的清楚目標,一般可理解為辨事能力、溝通、指導下屬、激勵和領導等能力。工作能力未必如工作表現那樣實在展現出來,但作為打工仔;我們應明白到有工作能力才是升職的王道。因為升職後要負責的職務和責任和以往會有分別。以銷售為例,銷售員責在完成指標,而銷售經理卻要顧及更多。業績優異的銷售員提升為經理後,往往不復當年之勇。因為銷售經理要顧及不單單是自已的業務,還要顧及下屬的業績。此外,還有管理上的事務要做。因此,工作能力是為提升自己職務的必要因素。有表現者而能力較差,就只有加薪的份兒而升職的福份。

有時我們會感到自己有能力或有表現,但又得不到提升的話。我想大家可先分析一下,是表現不好還是能力不夠。若是能力夠而表現一般者,我想你是錯配了職位。因為有能者必有表現,沒有的話應是選了自己不合的工種或工作所做成。而有表現而能力不夠的,應多讀書或吸收別人的經驗和意見,藉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若然是有能力又有表現都得不到回報的朋友,或許真的是老闆的問題,你可能要考慮換一換公司和環境,以拓展自己的事業。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新.知識生產術




勝間和代的<新.知識生產術>

這作者的名氣很大,被稱為"女大前研一"。看過這書後,她的確和大前的風格很像。我很善歡她寫的著作,因為她寫得十分有條理,很清楚和容易記下重點。

這書主要是記下作者多年多資訊整理的心得和如何才能提升生產力。入面提出的建議很實用,就如gmail的使用方法,速讀術,心智圖等等。上圖就是速讀術加上心智圖的整理法。大家可以先參考上圖少考慮這書是否值得一看。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二手書出售

以有二手書可供出售或交換,有興趣者請在本文章的回應內留下聯絡方法。

書藉詳情可以到以下網址中參考
http://anobii.com/wkcjacky/books?filterType=5&filterValue=&doScroll=true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征服世界?你能夠嗎?

封面上寫著"征服世界可能嗎?"怎能不買下呢?

統治世界!-- 我想大部份的男孩子都有過的想法吧!正如每個女孩也想過自己是公主一樣。也許我們自小在香港就受到日本各種動畫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有想像過自己統治世界時候有多威風。

一開首作者提出一個問題;征服世界到底為了什麼? 是為了自我享樂,為了改造世界創造新規則,只為邪惡為而作壞事......理由有很多...到底為了什麼呢? 有了目的後,就是如何征服世界的步驟。人力物力到底要多少? 征服後,我們又要如何統治。世界那樣大,美國人和中國人日吵夜吵,作為統治者又如何解決呢? 其實要征服世界不是一件派怪獸出動四周去破壞就成事的。作者由一個理性的邏輯作度去作了一個詳細的分析和解說。若然有出身於商學院的讀者拿著這本書,你也許會有種感覺,怎麼這書的內容像管理101及組識行為學101一樣,只不過套換了用動畫的例子吧! 作者正正就是透過這本看似"低能又沒教育意義"的包裝,道出一個組織的成先要有其遠景目標,尋找人材資金,投資管理。成立後,要管理好人事,帶領團隊向目標前進,激勵下屬。人生短暫,年間過了數十年後又是考慮退出,要選出接手人。所有的"征服世界"也是有架構的設想而不是空想。

而最後一章可以說是全書的精華。作者最後提出一個自問自答的問題,征服了世界是否很爽呢? 答案是: 以前是,現在不是。為何? 你或者可以在書中找到。提示: 18世紀或以前,階級是存在的。18世紀後,只有階層而沒有階級。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

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

More about 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

書中提到五種MIND SET。
1.修練心智
2.統合心智
3.創造心智
4.尊重心智
5.倫理心智

五種心智也就是五種不同的SOFT SKILL。第一和二心智算作IQ類,第三心智明顯是創意。第四及第五近於EQ類。

第一類修練是指擁有分析力勝過記憶力。隨著時間的過去科技的進步,人類不再需要記憶容量特大的才子。因為我們己經擁有google,那你還要記下什麼呢?取而代之的會是修練力,能夠分析問題和了解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再要知道美國何年攻打伊拉克、出軍的數量地點等等。而需要的是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因原、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對經濟股市油價的影響。我們要了解問題背後的問題(QBQ)。

第二類是統合力。未來需要跨界別的人才,可以把一項或以上的界別的智識融和。把心理學加上統計學運用在消費者心理學的商業類別,用數學去計算和考證犯人的作案過程用以追凶等等。例子多不枚舉,人才不再是專家,而是大前口中的專業。專業者能夠運用自己本身數個範疇的知識在不同的情勢之中。

第三是創意。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世界經濟早巳過了工業時代而進入資訊時代。進入資訊時代,不單單是擁有資訊本身就能成事,能賣錢的都是創意。你看ipod,iphone的成功,不是它們獨有的資訊和技術。而是它是背後把資訊和技術運用的創造力。它們能把看似不能的意念運用創意逹成。五年前,2005年,人們很難想像一部android手機就能快速上網,仟何時候都可google,任何時間可以用gps得知你的男女朋友身在何方,這全都是創意逹成。但創意不代表天馬行空的能力,而是把天馬行空的意念創做出來。

第四是尊重心智,而第五是倫理心智。
書中第四和第五部份涉汲哲學似的觀點,我自問未能讀得完完全全明白,但書中提到以下幾點倒引起我的思考。
第四心智中提及到"尊重分真與偽,外內一致"、"有權利,有義務和責任。讓人尊敬同時,我們連有相對應的被給予的期望"和倫理中是出"有使命、有模範、鏡子測試 自己是良工者嗎?自己認同嗎?自己是專業嗎?符合職業品節情操嗎?"等等也讓我想好好一會兒。

借用別人的文字: 尊重心智:學習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也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倫理心智:不論自己角色的貧富貴賤,都能為社會盡一份有意義的責任或力量。 (Dr Cheng's Blog)

好十分推介這一本書給每一位教育者和父母為下一代做好準備,我同樣推介給像我一樣心智的青年人學習五種心智為未來作準備。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你了解自己嗎?

你了解自己嗎?你有試過迷失,對生活和工作失去控制的感覺?即是感到"人浮於事"。你或許對你自己每日的無聊又累人的工作感到無限的討厭,總是一整天想逃出這開著大門的監獄。可是因為生活種種而"頂硬上"。又或者你感到自己好像不是自己,像個空洞的山洞,沒有思想也沒有動力。

每個人認為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很深,畢竟自己和"自己"相處得最長久。若是我問你,你是誰?在世作什麼?為什麼你在這裡?你會怎樣答呢?

我自己在商學院畢業後就在銀行中工作,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同學們也很想到銀行裏工作。四年前我由小小的櫃員仔做起,做了一年多後,又很自然轉工做客戶主任或者是理財主任(實是銷售員一名),因為人人的職業階梯也是這樣。又做了三年多的理財主任,但在這三年間,我不停的感到很迷惑。我每天也感到迷失,總是失去了以往的幹勁。

我畢業後,我還是會每隔兩三個月與舊同學和朋友食飯。他們每次總會對我說:"你怎麼樣?總是愈來愈無幹勁,看你像是快不行了。"是真的!也許我快不行。我每天也對自己說銀行很不合適自己,我不合適做銷售工作,我不是。。。我只能道出自己不喜歡什麼。若問我,我喜歡什麼,怎樣才合適?我一句也答不上。

上年九月,我明白到,與其被動無限期在等,到不如馬上行動。我決定投考警察!這個決定也真連我自己也估不到。若你在六月問我,你考警察嗎?我可能會一頭霧水,你認錯人啊?我像咩?但這決定令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第一,我目標得到確立。令我自己感到對人生找回控制感。第二,令我開始去了解自己。問自己的長處短處,看得到了盲點。投考時我不但需要有硬實實的頭腦智識外,個人的特質和軟知識也十分重要。當我去自我測評一下時,一些我以為擁有的特質,在短短的三、四年間由有變成沒有。就例如溝涌,演說、自信心及領導力等,我常以為還會像當年為學生會會長時,任何時間可以站台,發揮個人魅力,長篇大論一番,還得到各人的嘉許認同。當我看著鏡子練習時,我發覺沒有了秘書的潤筆,內容失去了故事力。沒有了演說的信心,失去了原有的魅力。除此之外,我開始又問我真的了解自己嗎?因為我有一個問題我怎樣也答得不好,"你為何要考警務督察?你憑什麼有能力居之?"我曾傻到想著作一個動人的故事,像有天見到警察為正義執法,深受感動,因而從警!你看原來我多低能和幼稚。低能還低能,幼稚還幼稚,我功夫還是做足。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篇訪問一位警司的文章。
警司透露說:從警動機是很重要,不了解自己的話,我地會有顧慮。有不少投考人仕試著篇做故事以借口。其實我們一聽就知道是作假,多問投考者幾個問題,他們就答不上去。。。
 因此,我又對自己產生了又一個大問號,我為何投考?人生目的呢?我為尋求答案,我開始在網上尋找答案。答案找不到,只在人到迷失感的學術名稱-自我認同危機。尋不到也沒有辦法,又只好在書店看看,有什麼好書。突然,我看到一本書背上寫著一句很令我感到"對!就是找你!"作者的序深深的吸引著我。
你是否感到困在生活之中又沒法突破?年年月月做著同樣工作,對自己說我不喜歡這工作,但這工作給我滿意我薪水,而且我不做的話我還能做什麼呢?
這本書就是<你是谁你想要什么>。這是一本又小又易讀的一本好書。書中有系統的章節教你明白到,你自己是誰?誰要什麼?你在那裡?你要如何做?你要何時做?而最後,書中還有一個靜修的課程練習,完成後,我保證你對自我了解有了一番新的認識。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一部會成為經典的經濟投資書 -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More about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這本書讓你清清楚楚了解到十六世紀至今的經濟理論發展,經濟三大循環理論,各資產於不同週期的表現。這書不單單是理論之說,只要你拿著這書讀過明白,你將可以自己制定一個簡單的投資組合,同時配合不同的經濟週期而作出調整。單單以兩年前的海嘯為例,書中所描述的都一一應驗。這書用了淺白的文字寫成,沒有太多的數字和符號(即使有,你不看也可以,這書寫得好,看文字就可以了)。我相信這會成為經濟投資書類經典之一。


若依書中的描述,我們正處於上升前期和上升後期之間。因此,依據作者的意見,金融股類將會跑輸,接下來會先是消費股,工業股和資源股。若看看這三類股份近三個月的表現和金融股份的表現,你就會覺得作者多年究研得來的心得不是胡吹。我以前只懂得看基本分析,但若看不清大局勢的話,只會徒徒浪費機會。我開始明白曹仁超口中常說的:"有智慧不如借勢。"


投資要賺到錢就要有:基本分析,心理質素,技術分析,看通全局。四者缺一不可。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真的是本中學生讀物?!

More about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有點深而且難讀。雖然書中介紹說這是給中學生的科學讀物,可是內容涉及很多科學理論及科學哲學於其中。也許我的對科學的理論認識不多,因此我實在不是太透徹的明白所有書中的內容。

不 過我認為這本薄薄的書也是很值得一看,因為內容頗有啟發性,可以為腦部加點養份。例如,書中提到平均數是所有研究報告的根本,學者會用大量數據去推論去結 果,其後再用統計學上的驗證去證明結是所謂"statiscal significant"。一個對人腦是否對稱的研究指出,平均來說人的腦部大多數是對稱。也許有讀過統計的朋友會立即會想到"normal distribution",因而沒有深一層去想人腦是否真的如報告所說般對稱。事實發現,人的腦部絕大部份都是不對稱的!有人會左腦較大,有人會右腦較 大,有的會是前腦或後腦較大。總括來說,人的腦部絕大部份都是不對稱的!但基於運用"科學"的平均數去作評估後,加加減減後結果就變成"人的腦部都是對稱 的"! 我想起上金融課時,老師指市場永遠完全反映了所有巳知的消息,因而市場的價格永遠正確。即使有人出高了價錢買入股票的同時有人會 用過低的價錢沽出,最後市場總會平均得出"最正確的價格"。但現在我明白到,教授講的也許很錯吧!其實市場永遠都不理性,而價格也不會真真正正的反映出真 實價值。所謂最正確的價格都只是數據驗證得出的結果,但並不是真實的結果。

其實書中有很多不同範疇的主題都很特別,以上只是其中之一個例子。所以我認為這書可以一看。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我是癈柴

今個星期心情很差,放工無所事事的到銅鑼灣走走看,希望可以買本新書送給自己(要新之餘還不要特價書,用不著虧待自己。)於是行去沒有特價書的商務書館,一上到二樓就喵到一本叫"不一樣的警察故事",想到不想就拿了上手。再細心一看封面,看到書名"我不是㚚癈柴"真的嚇了我一跳。老實說句,書名及封面實在太過醜怪。但作者是黃毅力,又是說他那警察故事就不同說法。若不是以黃生的名氣和才氣,我想會立即放下這書頭也不回。這正正引證了黃生經常提到人靠衣妝的理論,若作者看到本文的話,可以考慮改一改你那怪怪的封面(書名還可也算貼題)。今次的作品是講述作者由開始投考警務督察的故事及心路歷程。

閱畢全書後,我完完全全的佩服作者的努力及才幹。讀過第一本著作,我就感到黃毅力是個標準的亞發男,每事要求最好最高,失敗了也不會輕言放棄。我自己也是個亞發男,所以我讀起黃生的書往往引起我的共鳴,但今次這書的感受就更深。第一我覺得我倆的價值觀很像,可能這是基於小時候給人看偏所激起的一種心理狀況。給人看不起,笑作癈柴、讀屎片、腦生屎、烚吓烚吓、大個做乞兒...由小聽到大,慢慢就變成一個不想輸的人。不只好勝,還有頗厚的面皮,任你笑我話我也不當一回事。輸了,大不了再來過。我記得我聽過一位老師對我說:"在小說世界中,最老的就最好打,因為內力深厚。但在現實的世界裏,你現在打不過一個三四十歲的壯年人,那就等他七老八十再跟他打過。我相信你不用一拳就打到佢飛起!"這樣我明白到做人做事,要成功的話,努力和時間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相信一次失敗等於永遠的失敗。第二是我自己本身也很渴望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警務督察。為著成為督察的一份子﹐我投入了很大的努力。我投入了很多時間,甚至放棄了考今年的CFA。可是我看完這書後,就完完全全對自己所謂"投入了很大的努力"有了一番不同的體會。

這書令我最大的感受是:"和他相比我差遠矣!"若以他當時一個中七年只十九歲,他的思維和處事模式不能不令我五體投地。書中提到,他遇到不少人投考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以為是,往往預備不足引致失敗。我自以為考試以智力及學識為主,但看完這書後,我明白到不單單需要智力學識和常識,本身性格、個人素質和態度似乎在尾段考核起了決定性因素。當然,以我的性格我認為一切都能改善,不會就此認輸。

p.s. 也許,"三戰呂布"的簽是有其原因。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歷史是IN還是OUT -濳規則

逛書店遊圖書館是我假期最愛的活動之一。書有很多不同類,金融及經濟等商業書當然是我最喜愛,但各類型書我也是會看的,因為我希望自己可以有多方面的知識和思維。唯一史書(特別是近代中國歷史,很紅很紅那類)我是很抗佢,一是沒有興趣,二是我覺得拿著本史書來讀好像很OUT的樣子。

可是,近日意外地在中國亞馬遜買了有一本叫<<濳規則>>(作者是吴思)的歷史書。More about 潛規則我本想買幾本有關人類行為學的書本,看見買夠七十八元就可以用$0買下這本紅得很的書(這裏的紅是指很賣得)。(買下這"$0"元的書又令我想起<<什麼都能算>>的作者說過,若有一天亞馬遜免費送你什麼的話,你就知自己經常買貴了書。 >_< 但是免費的話就管不了那樣多,何況這書很紅,買下只付十多元運費,又有什麼所謂。)

讀了這書的一小半章節後,我就覺得自己不像是在讀史,而是在讀時下中國新聞一樣。我感到這書IN得很。書中的章節雖然是在講述中國古代官埸的敗壞,但我一直讀一直在想,這故事熟口熟面的,我不時在晚新聞裏也聽到同樣的情節。

早一至兩個月,無線新聞做了個小專題報告有關非洲人在廣州過期居留的人數日漸增加,因此公安就動用很大的警力去捉拿那些黑人,最後因攪出人命而鬧至數百人圍堵公安局的局面(#)。記者訪問了幾個過期居留的黑人,他們指責公安當局沒有依法如期為他們續期居留故意留難。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為什麼啦,但這只事故事的一部份。沒有證的人不時強行給公安扣留,一是付銀一是給送出境。這不就正正就是書中作者指的"合法傷害權"或者是"合法恩惠權"。書中的故事是大約是這樣的
一個縣若然發生偷竊案,縣老爺就最高興了。他立刻命人把被偷竊戶四周的有錢人家都帶回官府,指他們偷了別人的財,這叫賊開花。若他們付上金銀,那他們就可以走,這叫做洗賊名。當然,被偷不會獲得什麼補償。又有人因為不滿被貪官長期放血,上訪北京。當然又給人抓起來啦,可是這人因為在縣中常助人而名氣大,這引起很多人民的不滿。最後幾萬人圍堵局府,縣老爺只可落荒而逃。
 這不就是同一樣嗎?抓起你,說你過期居留,可是付錢的又放你回去,上午找人,下午放人,廣州公安也很勤力。這就如作者題出狼羊配,做狼的不能不食這些肥而無能的羊,而羊也不能不給狼吃掉。因為羊根本沒有力去反抗,就只望自己是最後被吃的一個。

由這刻起我開始對歷史書改觀,鑑古知今此話不假。中國人的敗劣源遠流長,早於幾千年就會這樣貪劣敗壞。

#http://www.rfa.org/cantonese/features/kaleidoscope/china_african-07292009142041.html?encoding=traditional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我對你錯

More about 我对你错
我对你错

這本書由著名的思維大師愛德華(Edward de Bono)所著,即『六頂思考的帽子』和『水平思考法』的作者。

這本書主要論述傳統纙緝和創意纙緝的分別。這書有不少突破性的思想,但書的內容結構實在太鬆散。看是看得明白,但難有深刻的印象。也許是簡體翻譯較差吧!這書難看的程度是四級,因為一般我是三至四天可以看完一本約二百頁的書,但我用了一個月多才把這書看完。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異類 - 這是一本絕世好書

More about 异类
異類

看完這本想大叫一句:正!我希望我身邊的也看看這書。

中國人有著不少流傳千古的智慧,其中"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耳熟能詳。中國古人善於以觀察直覺去了解世界萬物,反之西方人則以理性邏輯分析。這書以西方理性分析成功的各樣因素,如命、運和風水的外在環境因素、積德及讀書的後天努力因素。

作者認為一個成功者必然要付出一定"大量"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大量是以一萬個小時為分水嶺。有努力之外你本身有一定程度的智慧,IQ有150以上者能成功的機會又大大增加。你命生得好機會就比同時期的人多,再加上生於"合適"的時勢和遇上"運氣",你就能成為成功人士。

例子有Bill Gate。他生於1955時。在小康之家的BILL GATE有幸入讀有電腦使用的中學。(命)七十年代發展出有KEYBORAD的電以使PROGRAMMER能有效地編寫及測試PROGRAM。(時勢)又巧合的遇上一份寫PROGRAM的暑期工使他能長時間接觸電腦。(運氣和努力)。再加上BILL GATE的智慧,一個成功人士就誕生了。由書的資料所得,現時美國各IT界巨頭都是在1955年出生。以上的例子是我以記憶寫下來,詳細的請參考書中內容。

話雖是一本分析成功要素的讀物,但我想它會是我未來的育兒指南。入面有著很多資料使我了解到家庭環境以及文化等種種因素影響到小孩的發展。其中一篇我較有深刻的篇章是談及為何亞洲人的數學會比歐美優勝。原因?原來是我們的言語有別。入面提出說粵語的學數學最有優勢,香港當然名列全世界五名之內。因此,我希望大人都會細閱一番。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金融業之未來- 香港精神 (香港溫布頓)

香港溫布頓
More about 香港溫布頓

讀完原復生的香港溫布頓之後,我深深感到作者對香港的感倩是何等深厚。我更感受到作者對香港金融業的樂觀態度。我雖未能完全認同作者的樂觀,但我對作者指出香港的精神、金融業價值及成功之道和香港監管機構鬆緊之見解表示肯定。

香港人抱著肯做肯捱就有出頭天的"香港STYLE"創出二十年的黃金光輝。金融業的高度競爭,有能者居之文化正好和香港精神做個合併,成為今年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木人巷"式的監管機構也是為香港刎走不合資格的上市公司,為香港市場抹一出個光亮動聽的金招牌。

最後,作者也很忠肯的道出,香港的成功也有環境因素使然。錢會流向機會之地。香港面向世界背向中國,錢會自然流向香港而非別處。此書出版於2008年8月,為金融海嘯前。一年之後的今天,經過海嘯清洗歐美各大行,中國獨善其身,中國出言挺上海,作者的觀點是否同樣樂觀呢?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我是阿法男(Alpha Male) / 至尊男

More about 至尊男症候群
至尊男症候群


在這偉大的internet中,上至google search下至wiki,都找不到半點"阿法男"的中文解釋,唯有利用偉大的google translation翻譯成中文。

以下的資料是從"What is Alpha Male?"下載並利用google翻譯過來的。
阿爾法男性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任何群體或社會的動物的生活密切合作,有一個主導的領導者。阿爾法狗通常用於在兩個馴化品種的狗和狼的社會表達的領導特 徵,狗,而所有其它狗推遲。還有阿爾法女性或女性在許多領導包動物社會(包括人類社會),與阿爾法女性具有支配地位的所有女性在包裝以及可能的一些低測試 男性或Ω男性。

在人類社會的頭號雄性可能意味著不同的事情。有些人用這個詞語是指那個誰似乎最容易婦女和基本上可以結婚日期或任何女人,他的選擇。在這個意義 上,阿爾法男性往往是好看,有一個偉大的建設,並可能具有相對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這些區別可能不太注意,在人類群體像高中設置。一般來說,阿爾法男性 (或一組男性的α)是最可愛的傢伙,通常肌肉緊張,有時“騎手”,而測試男性可能不太放心左右女性,可參加較少的“男性”的活動。

這些傢伙誰參加數學小組或下棋,午餐通常是男性的測試,並可能被認為是女孩的吸引力。應當指出,“書呆子”(這裡我們使用術語深情和親切),也日 趨流行起來。作為長期伴侶或“男朋友”,他們刻板平均往往更好,更看重向女孩。本文也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男性都一定有吸引力的阿爾法。阿爾法男性更為關心的 是參展特質,基本上是男性或“大男子主義。”許多有吸引力的男性正在試用的核心當涉及到與人有關。

在工作環境中,阿爾法男性可能是一個天生的領袖,散發的信心。但他也可能會引起爭論,艱鉅和困難的工作。這被認為是部分原因是由於男性的阿爾法試 圖挽留他的地位,但不知不覺中,如α。成為頭號推銷員,最快的工人,最為嚴格的老闆可能有助於停留在頂部,阿爾法男性有一種傾向,以積極應對的任何企圖他 人一枝獨秀他。

至尊男分成四個類型-

  1. ◎ 指揮官:積極投入、號召力強的領導者。他們奠定基調、動員大批人力,並以權威和熱切的激勵方式來鼓舞他人行動,但是不一定講求細節。
  2. ◎ 願景家:充滿好奇、涉獵廣、憑直覺、主動積極、目光長遠,他們能看到別人認為不切實際或不可能的機會和可能性,他們的願景能啟發他人。
  3. ◎ 謀略家:講求方法、系統化思維,通常是實事求是的傑出思考者。他們擁有卓越的分析判斷能力,目光犀利,能看清脈絡和癥結。
  4. ◎ 實踐家:活力充沛、目標導向的行動家。他們重視細節、紀律嚴明、監督嚴密,能克服所有障礙,並讓每個人各司其職。
我自己是屬於第三型,即是謀略家。因此我會集中去寫下謀略家的優點、缺點及需改善的地方和方法。

謀略家的優點-
  1. 至尊謀略家思路清楚判斷力強,長於衡量複雜情勢。
  2. 他們迅速評估各種可能行動。他們求客觀、重分析,講方法。
  3. 從前提到結論,思緒層次分明。
  4. 他們深謀遠慮,超越眼前問題,沙盤推演各可能的情形。
  5. 他們眼光精明富開創性,常常像八爪魚般同時處理許多事情,並防患於未燃。

謀略家的最大風險及困境-
謀略家往往有高超的IQ卻帶著低等的EQ。
  1. 對自己的聰明才智過於自信,自以為無所不知。
  2. 不會如何告訴別人他們知道的事卻不矮化別人。
  3. 不會指出別人的思維錯誤而不致與對方有距離或起戒心。
  4. 不懂得如何兼顧出眾的心智能力和成事的合作能力。
  5. 沒有根據的保證或說話,會令謀略家不但不買帳,反而更力焦慮更加戒慎。
謀略家易犯下智慧陷阱-
謀略家的思路快速,別人難以跟上,加上大量數據在手(或在腦中),以致堅持己見。但快速的思路往往令謀略家掉下思考的陷阱中。
  1. 倉促思考:沒有思現在在做什麼,反應只是出於一時衝動。結果就是太快下結論,安於守舊的答案。
  2. 狹隘思考:思考侷促於以過去為依據的封閉框架中。信念和偏見讓我們無法質疑自己的預設立場。
  3. 囫圇思考:思緒失去清晰和準頭,做出不正確的決定,例如一概而論和以偏概全。
  4. 雜亂思考:思路橫衝直撞。聯想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不停的跳接下去。
給謀略家的改善建議-
  1. 讓人際技巧和思考技巧一樣棒。
  2. 把聰明用在幫助別人變得聰明而不覺得不如人。
  3. 如果覺有人"搞不清楚"請看成是溝通問題。
  4. 有百份之百的責任,把構想解釋清楚到別人能理解為止。
  5. 要改變別人觀點是要讓其發言,而不是長篇大論的演講文。

書籍描述

  職場上有75﹪的主管屬於「至尊族」,他們有自信,滿 腹大膽創新的點子,帶領大家衝鋒陷陣,鍥而不捨贏得勝利。但這些為工作全心付出的至尊族,往往落得被送進醫院的下場(出院後還得繼續打拼!)。同時,他們 的努力讓其餘25﹪的主管顯得像是沒主見的應聲蟲,員工被他們的胡蘿蔔與棍子搞得精疲力盡,高階主管為這些明星球員夜不成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至尊男有福了:賣命工作卻換來別人的抱怨?別氣餒,你還能更好,這本書教你如何將至尊族的優勢發揮得更淋漓盡致,並克服會牽制績效的弱點。

  被至尊男搞得神經緊繃的人有救了:光吐苦水不能改變什麼,倒不如翻開本書,學學如何與至尊男打交道,讓工作更有效率、身心健康更有保障。

作者簡介

凱特.魯德曼、艾迪.爾倫森

   凱特‧魯德曼(Kate Ludeman)從小就展現了至尊女的企圖和欲望。小學一年級,她就知道如何在遊戲中打敗最強的男生;她會在接近對方防線時,向他嫣然一笑,瓦解對方的強 力防守。凱特工程師與心理學的背景,讓她能運用心理學技巧,輔以資料佐證,迎戰至尊惡霸,幫助上千位主管加速職場和其公司發展。

  艾迪‧ 爾倫森(Eddie Erlandson)過去在密西根大學任教,並擔任外科醫師長達二十年。他在擔任密西根大學住院醫師時,兼了兩份外快,還想成為馬拉松跑者,沉迷於每一場 百哩賽,最後患了疲勞性骨折,一條腿就這麼報銷。後來他體悟到,摧毀他膝蓋的那份過度狂熱,正是讓許多至尊男在商場上倒下的元凶。

  兩人在1999年相遇,彼此相知相惜,最後互結連理,搬到加州海邊過著寧靜生活。不過,兩人還是不改至尊本色,又做過頭了──至尊精力無處發洩。於是經過一年休養生息,兩人成立工作倫理顧問公司(Work Ethic),幫助至尊強人及他們的公司步上繁榮。

   凱特與艾迪兩人指導過的數百名至尊型主管中,包括戴爾電腦的麥可?戴爾;eBay執行長梅格?惠特曼;波士頓紅襪隊執行長賴利?魯奇諾(Larry Lucchino);以及上千位副總裁和資深主管,分別來自AMD、、可口可樂、蓋普服飾(Gap)、奇異、IBM、英特爾、微軟和摩托羅拉等企業。書中 你看到的許多事例,都是來自他們與這些公司合作的經驗。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系統思維II 關係思考


More about 系統思維 II : 關係思考
系統思維 II : 關係思考


絕對一流的著作。

文章環環緊扣,令人一章接一章的讀下去廢枕忘餐。作者的思維教化實教讀者獲益良多。我即使沒有(未曾)閱讀第一集,但文中的文字也夠淺白得讓我明白。一個中學的老能有如此高的境界令我感到意外。由動態的思考至領導本質以至人際關係的解說,無一叫我能舉手反對的餘地。由頭至尾,每一章都給我深深的體會。

我近日也因某種原因要我去思考什麼是領導才能。我自己在學時活躍於學生會當過會長,又當過近百人一組的組長,出身做事後也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領導"。再加上自己讀商業學科出身,自以為對領導才能有深有體會。讀完此書後,作者的動態思維相對於我自己的靜態思維可謂相形見拙。動態思維優勝在於應用及適用範圍廣。例如: 在靜態思維中只能如回答領導才能在某環境中發揮如何,而動庇思維卻能回答領導才能在不同環境中發揮如何。就如把金融業界做的 scenario/sensitivity analysis應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之中。


平裝 228 Pages
ISBN-10: 9628960474
ISBN-13: 9789628960477
出版者: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May 01, 2008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什麼都能算,什麼都不奇怪! (SUPER CRUNCHERS)

More about 什麼都能算,什麼都不奇怪

什麼都能算,什麼都不奇怪

這本書是我見到信報的書評中的介紹,之後在書店看到特價就買下來了。我記得信報的專欄中的介紹大約是:本書的作者以數據推論出一切的結果,認為什麼都能以數據分析得到想要的結果。這正犯了塔立班<黑天鵝>指出大多數的數據分析師都是不可靠,甚至是可笑,因為他們會告訴你99.9%以外的發生機會很微,所以不用去計算,可以那0.1%卻很重要,而若會做成相當大的風險。... .... .... ... 我看到這書的一半時,不禁在想:信報專欄作者到底認真看完這本書沒有。

書中詳細介紹數據分析的發展,用途以及其威力之所在,其中有一兩篇章頗詳細論說 <<專家 vs. 數據分析>>。作者給出許多例子專家們的直覺觀察及經驗哲學思考不能勝過數據分析的能有效及正確結果。另一方面社會上同樣也有很多人認為機器的數據勝不過人類的經驗。就例如我們身處的金融海嘯發生之際,整個投資業界震動,因為它們的model中沒有金融海嘯的數據。其實作者的觀點是互相補足。作者說了一個故事,話說有位數據逹人用其發明的model分析出小明在星期五看電影的機會是百份之99.9%,但星期四小明給車撞倒了,最後沒有去看。其實由這故事可以知道作者的觀點不是火爆逹人式硬銷數據分析是一切,他也遇見到"意外"的出現。作者認為因為"意外"事件發生的次數少,因而不能用數據去分析及預測。但在一般的情況下,數據分析是有效及較直覺思考為準。作者最後總結是數據分析最終不能取代專家的地位,因為如何厲害的分析及分析的點子始終要靠人。數據分析會是改變未來的科技,但當中會汲及不少私隠問題要好好的討論。

我認為這本書是一百分值得看。

書籍描述

為什麼Google與亞馬遜比你更了解你的品味?
賭場為什麼不讓你繼續輸錢?
數學公式如何幫你找到另一半?
應徵工作時,你知道自己是因統計分析而吃了閉門羹嗎?

生活裡,數據無所不在,
決策只靠經驗與直覺,已不夠看,
在這個資料至上的社會,統計文盲絕無法成功──甚至難以生存。

數據+直覺+經驗=創意──聰明決策
這是個數據思考的時代。
這場數字革命,與其抗拒,不如參與。

「如今我們玩的遊戲名叫資料。
這本革命性佳作,不僅讀起來饒富興味,
也可能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舉凡醫生的診斷、下一代的教育、企業經營、政府組織、網站
──例如Google與亞馬遜便比你更了解你的品味──
這些新品種的決策者無處不在發揮影響力。
他們提出的預測精準到讓人咋舌。

你知道棒球教練即使沒有見過球員也能評斷他的潛力嗎?
你希望在購買機票之前預知票價會漲還是會跌?
簡單的公式為何比酒評家更能預估葡萄酒的品質?

這些問題,超級數據達人都有答案。
在這個方程式VS專家的美麗新世界,
蘊藏其中的利益與風險為何?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如何善用超級數據分析以避免被操縱?

仰賴直覺進行決策的時代已然過去。
不論你是企業家、消費者或學生,
若想要超越群倫,在跨出下一步之前一定要先讀讀
《什麼都能算,什麼都不奇怪──超級數據分析的祕密》。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金融食人魔

The Road to CFA

http://cfa-jacky.blogspot.com/

http://hk.myblog.yahoo.com/cfa-jacky



更多有關 金融吃人魔 的事情

金融吃人魔



Bookstaber這一本<<金融食人魔>>非常精彩,看著看著像有一種無形的引力把你拉著,使你非看下去不可。書的重心討論金融創新或金融工程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由作者加入Morgan Stanly 開始討論1987的股災成因,所羅門及LTCM消失以致近年紅極的對沖基金等都一一討論。當中汲及到很多交易模型,風險管理及作者於華爾街中發生大大小小的政治鬥爭,全都以第一身的角度去寫,讀者就好像置身在華爾街當中,令人不能自拔地看下。

入面提及1987年股災及LTCM最致命的死因是流動性。本來高流動性的資產應會是較受歡迎才對,但當常態事件發生(不能預知的意外事件)時高流動性強的資產最先出事。高流動性指資產很容易按市價出售而不用降到不合理價格,所以當金融市場出現問題,高流動性資產便會最先給賣出去。但大家可以想想,當你知道某某證券行因出現問題(華爾街的消息傳得很快)而需要短時間內賣出10%資產吐現,你會否作為第一個交易去接貨?很明顯每個交易員都不會做這個勇士,因為他們都知道平貨陸續有來。某某證券最終把資降到一個非常不合理水平才賣出第一批10%資產,但因為Mark-to-Market的要求,原本90%的資產的市場估值比賣出10%資產前還要少。因此,某某證券行又要賣出9%(原本的10%)的資產,同時間又再一次給同行壓價。週而復此,某某證券行最終走入了無底的漩渦中。這書雖然是在2006年出版,但大家對這情況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這正好像我們現在置身的金融海嘯一樣,美國多間銀行走進了無底的漩渦。



政府鬥爭令我最深刻的是發明統計套利的電腦工程師給其頂頭上司搶走了模型,上司更用他的模型賺得數十億美金。這看得我咬牙切齒,但同時又幻想他朝有日自己發明了一個賺錢的模型時,我定必留下自用,不會給公司或別人佑道直到模型失效才公諸同好。(=.=)

作者借(低等)生物的適應系統去指出簡單直接比精密萬份的風險管理系統來得好,因為精密的風險系統才是做成金融市場大災難的成因。你可能會反駁的精密風險系統已計算錯誤的出現,應是滴水不漏,怎會精密的系統怎會比簡單皂差甚至做成大錯呢?主要原因現時流行的VAR很多時低估了末端事件發生的可能及影響。其次即使出錯的機會在每個部份只有0.000000000000001%,但精密風險系統的複雜性高,而且有數之不完的部份,每一個部份的0.000000000000001%組合起來數量很可觀,加起所有的0.000000000000001%的機會,(根據作者表示)往往有一至數個百份比(Flat TailDistribution)。再者精密風險系統大多數是非線性的的流程 -- 會很多feedback loop,愈精密的系統就愈多feedback loopFeedback loop 最大的問題是一個小小的錯誤的出現會回饋到系統中放大再放大而形成蝴蝶效應引發大災難。由於系統的高度精密及過於複雜,以致問題出現很難找出錯處以改善問題。加上人的行為及思考會是多變及難以去估計,但行為及思想又會和市場作互相影響,這根本是難以去做一個完美的模型去分析市場及作反應。相反簡單直接的風險管理系統反應雖不是最精確,但因為反應快,往往能避過大災難,甚至找到錯誤再去改正過來。



總括而言,這是本是十星級推介給對風險管理,金融市場,華爾街及金融災難成因有興趣的朋友。這書和黑天鵝及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險機相呼應,三本書加起來讀的話會有更深的體會。



書籍描述

  巿場失常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李察.布克史塔伯以 他豐富的知識,為讀者闡述為何今天複雜的金融巿場結構,才是造成許多超大威脅風險的原凶。他清楚點出所有風險的重點:巿場架構已複雜到無法做出任何有效評 估。這無疑對當局『較佳的評估和風險管理會讓一切都沒有問題』的說法是一大諷刺。

為什麼金融巿場總是無法振作起來﹖

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經濟上的風險大減、金融不斷創新,風險還是居高不下﹖

為什麼金融巿場的安全性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樣,被大幅改善﹖

為什麼投資巿場危機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規模愈來愈大﹖

身為避險基金裡的「科學家」,本書作者設計出的複雜選擇權和衍生商品,

成功結合了金融巿場的全球化和速度,卻反而讓巿場愈來愈難以控制。

在這本獲得多家媒體肯定的暢銷書中,布克史塔伯博士提供了他與

巴菲特、桑迪威爾、梅利威瑟等多位全球最有影響力投資大師

共事的第一手經驗,回憶他對巿場崩盤的「卓越貢獻」。

作者簡介

李察.布克史塔伯Richard Bookstaber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作者最早在摩根士丹利研究了十年的量化交易,並擔任自營買賣交易員。他同時也是摩根士丹利資產管理部的受託人,負責操作投資組合保險。在摩根士丹利成立風險管理部門後,他被指派為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巿場風險經理。

.一九八四年捨棄學術生涯,來到華爾街,加入摩根士丹利公司。

.一九九四年加入所羅門兄弟公司,負責風險管理。

.一九九七年旅行者集團買下所羅門後,他留任原職。

後來公司再合併花旗銀行,他繼續擔任集團的風險管理經理。

.之後到摩爾資本管理公司擔任風險管理經理。

.二○○二年加入齊夫兄弟投資公司,領導風險管理部門和量化投資策略團隊,

負責發展並管理公司的量化證券投資組合。

.其後又加入FrontPoint投資公司擔任有價證券市場中立避險基金經理。 

   .李察.布克史塔伯同時也是基金經理們評估分析時,使用的重要報告Scribe Reports的負責人。他發表了許多討論選擇權理論和風險管理的論文書籍,曾獲得多個重要獎項,包括財務分析師協會的格魯漢姆和多德.斯科羅獎和財務金 融數量方法研究基金會的羅傑.默瑞獎。





The Road to CFA

http://cfa-jacky.blogspot.com/

http://hk.myblog.yahoo.com/cfa-jacky